日期:2025-05-03 06:32:59 标签:
家人们,今天必须跟大家唠唠奥斯卡的大新闻!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最近宣布了一系列新规,涉及投票规则、AI 使用条款,还有难民题材影片相关规则的调整。这些变化可太重要了,直接影响着未来奥斯卡奖项的走向,下面咱就来仔细盘一盘。
先来说说投票规则的重大改变。从 2026 年第 98 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开始,评委们必须看完某一奖项的所有提名影片,才有资格参与该类别的最终轮投票。以前呢,评委只要签个信誉承诺书,确认看过影片就能投票。但大家都懂的,这就导致有些人根本没看电影,就跟着感觉或者别人的意见瞎投票。你想啊,都没看过电影,咋能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呢?这新规一出台,可算是给投票环节加上了一道 “紧箍咒”。以后评委们要想投票,就得老老实实把所有提名影片都看完,这才有可能做出靠谱的选择。
那学院要怎么核实评委真的看了所有影片呢?据说,学院会通过评委专属的流媒体平台来追踪他们的观影记录。要是评委通过电影节、线下放映这些非平台渠道观影,就得 “填写表格注明观影时间和地点”。这一套流程下来,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投票的公正性,让那些认真看片的评委来决定奖项归属,而不是让 “浑水摸鱼” 的投票影响最终结果。
再讲讲 AI 使用条款的新规。随着 AI 技术在电影制作里越来越普及,奥斯卡也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。这次学院明确规定,使用 AI 技术不会导致影片参评资格被取消。也就是说,AI 辅助打造电影已经是大势所趋,奥斯卡奖不能把 AI 参与的作品完全排除在外。不过呢,在颁奖的时候,评委们会考虑人类在艺术创作中的主导程度。比如说,要是一部电影虽然用了 AI 来做特效、剪辑,或者调整演员的声线、外貌,但核心的故事、角色塑造、导演的艺术表达等关键部分,还是由人类创作者主导,那这部电影依然有机会角逐奥斯卡。但要是整部电影几乎都是 AI 生成的,人类参与度极低,那可能就不太容易获得评委们的青睐了。这一规定,既顺应了科技发展的潮流,又坚守了电影作为人类艺术创作结晶的本质。
说到这里,我想起之前好莱坞编剧和演员工会罢工的事儿。那时候,大家就特别担心 AI 会抢了人类创作者的饭碗。毕竟,AI 能高效调整演员声线、外貌或风格,还能快速生成一些剧本框架,这对传统电影制作行业冲击可不小。但咱也得承认,AI 目前还没法完全取代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。就像流媒体平台 Rokit Flix 联合创始人乔纳森・肯德里克说的:“AI 能完成基础框架,但情感深度仍需人类赋予。” 这次奥斯卡的新规,也算是在鼓励电影人合理利用 AI 技术的同时,别丢了自己的 “看家本领”。
另外,奥斯卡在难民题材影片方面的规则也有了调整。以往,欧洲难民题材电影常常陷入沉重郁闷的腔调,还有老生常谈的反思格局,观众都有点审美疲劳了。但近年来,一些导演开始尝试突破,像匈牙利导演凯内尔・穆德卢佐的《木星之卫》,就给这个题材带来了新的活力。这部电影从一个拥有超能力的难民身上挖掘出有趣又惊奇的情节,镜头运用也相当大胆,越轴、航拍、360 度旋转、高空俯拍等高难度摄影手法层出不穷,让观众看得目不暇接。它用超能力难民的视角去审视欧洲当下社会百态,既有宗教隐喻,又充满反讽意味,彻底颠覆了难民题材电影的陈词滥调。
我觉得奥斯卡在难民题材影片规则上的调整,或许就是为了鼓励更多像《木星之卫》这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出现。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,而是给电影人更多空间,去挖掘难民题材背后更深层次的人性、社会问题,用更独特的艺术表达来展现这个复杂的世界。
总的来说,这次奥斯卡的新规从投票环节到 AI 使用,再到难民题材影片规则的调整,都透露出一个信号:奥斯卡在努力适应时代的变化,既要保证奖项评选的公正性和专业性,又要拥抱科技发展,鼓励电影人在艺术创作上不断创新。作为电影爱好者,我特别期待在新规则下,未来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能涌现出更多优秀、多元的电影作品。
家人们,要是觉得这篇文章对你了解奥斯卡新规有帮助,别忘了动动你那发财的小手,点赞关注走一波,保准你往后好运连连,干啥都顺风顺水,一路发发发!
咆哮剧情网致力于提供最新电视剧剧情介绍 、电视剧分集剧情、明星个人资料 Copyright @2008-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咆哮剧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4100953号-36